查看原文
其他

木星P图大赛:小黑猫伸出爪子,扑向一颗咸蛋黄

2017-07-19 Raeka 不存在


 NON-EXIST DAILY

编者按天文学家们大概是最不缺艺术的一群人,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姑娘小伙们更是如此。不光自己玩,他们还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轮太空P图大赛。

前几天,木星探测器“朱诺号”再一次近距离飞掠过著名的大红斑,拍下了目前为止最清晰的照片。第二天,JPL团队就美滋滋地在网上展示了天文爱好者精心处理过的艺术品。

▲ Gerald Eichstädt / Seán Doran © PUBLIC DOMAIN

打开JPL为朱诺号开设的官方主页,你会觉得自己走进了一间现代艺术的混合展厅

粉红色灯光中,一只黑猫冲着木星伸出了爪子。

▲ Space Cat, Wintje © PUBLIC DOMAIN

大气层中出现戴着头盔的“太空骑师”的半身像。

▲ Juno Finds Engineer, Deborah-07 © PUBLIC DOMAIN

把朱诺相机拍摄的图像与一幅不知是谁的自画像混合后,变成了年轻的朱庇特与朱诺号的合影。

▲ Young Jupiter, Wintje © PUBLIC DOMAIN

扭曲的线条中仿佛正在流动的爱神阿芙罗狄忒。

▲ Jovian Aphrodite, Berenyi-90 © PUBLIC DOMAIN

我们对木星这个太阳系中的巨人有着无数想象。神话中的主神朱庇特和太岁,在科幻作品中被赋予了新的身份。它是阿西莫夫小说中的星际告示牌,向过路的商业飞船打广告,是《2001:太空漫游》故事的场景之一,并在1984年的续集中被黑色石碑变成了一颗恒星;在《飞出个未来》中,这是有着草莓味儿的星球,是木星州立大学所在地,轨道上还绕行着一块失控的黑色石碑。

但想象中的景色再宏大,也比不上自己亲手打造一幅艺术品令人激动。无论你是Photoshop狂人,还是日常全靠X图秀秀,头顶的星空都会成为你创作的绝佳素材。



去年7月5日,木星探测器朱诺号在5年多的旅行之后,终于抵达了自己的“丈夫”朱庇特身边。不久后,朱诺号携带的彩色相机JunoCam记录下了这颗太阳系中最大的气态星球上诡异的漩涡,让我们在刚窥见木星的面目后,就又陷入了一团迷雾中。

▲ NASA/Tumblr

按照以往的经验,太空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和图像将被用于科学研究,当论文公开发表后,普通人才能在期刊杂志上看到这些来自太空的“艺术品”,或许还会发出“我完全看不懂这都是些啥玩意儿但是真的好美啊”的感叹。

朱诺号有些不同,她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普通人也参与到太空探索的过程中来。在最初的设计中,朱诺号并不打算携带彩色相机,毕竟此次任务主要是绘制木星的磁场和重力场分布,用于研究这颗巨行星的内部结构,单色的图像就够用了。但团队主管Candy Hansen在随后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开放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让团队最后改变了主意:

“我们的图像处理团队人手不够,如果没有业余天文学家和爱好者的帮助,很难对探测器传回的海量信息进行高效处理。”

于是,科学家们把这些未经处理的高清图像传到了网站上,免费开放供所有人下载玩耍。这吸引来了一大批业余天文爱好者和艺术家,他们根据NASA官方提供的数据,对原始图像进行加工,并且调整了白平衡的数值,让照片看上去更接近人眼中阳光照射下木星的真实面貌。

但显然,他们低估了大家对此的热情。

一开始,天文爱好者们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调色处理,突出木星上不同形态的云层,比如这样:

▲ Kevin M. Gill © PUBLIC DOMAIN

但很快画风就开始跑偏,网站上新出现的作品越来越有艺术气息,云层被刷上了迷幻的色彩,叠加上奇怪的图层,最后变成了一大堆难以归类的当代艺术。

▲ Winter Bynes © PUBLIC DOMAIN

▲ Christmas Card, Wintje © PUBLIC DOMAIN

▲ www.deepdreamgenerator.com © PUBLIC DOMAIN

▲ The Other, Berenyi-90 © PUBLIC DOMAIN

朱诺相机团队主管Candy Hansen坦言这一切实在是超乎所有人的预计,“我其实不太看得懂画的都是什么,但那种感觉直击灵魂。这些人都是哪里来的点子?我已经是他们的粉丝了!……而且,这些创作不是5分钟草草完成的,人们传回网站上的图像,都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思精心准备后,慷慨回赠给我们的,这真是太珍贵了。”



如果翻一翻各家媒体对朱诺相机画廊项目的报道,就会发现,作品下经常出现Seán Doran这个名字。Seán是一位来自爱尔兰的多媒体艺术家,他的作品从平面设计、插画、条漫到3D动画几乎无所不包,还在国外知名图片网站Flickr上发表了一批以太空为主题的作品,把开源图片处理成了艺术。风格是这样的:

▲ NASA / ESA / J. Dalcanton / B.F. Williams / L.C. Johnson / PHAT team / R. Gendler / Seán Doran

▲ NASA / SwRI / MSSS / Gerald Eichstädt / Seán Doran

▲ Seán Doran/Flickr

好角度常常能成就一件艺术品,Seán想做的就是给普通人展示一个欣赏宇宙行星的独特角度。最近,Seán与德国数学家Gerald Eichstaedt合作,利用Gerald开发的处理程序,他们将36幅静态照片拼接在一起,制作成一段3分种的视频。

但这个项目的工作量远比他们之前预想的要大得多。所有的照片都来自朱诺号今年五月的第六次飞掠,Gerald必须根据绕行轨道,以毫秒为单位确定朱诺号在拍摄每张照片时的精确位置,来确定到底从什么位置开始拼接,然后再把照片贴到木星模型上。

这段视频被上传到天文爱好者论坛后,顿时吸引了Seán的兴趣。“我一下子就看呆了”,Seán在一次采访中这么说。于是,他联系上了Gerald,花12个小时对2400帧做了全面细致的渲染,再加上略显诡异的配乐,太阳系中这颗最大的行星就在你面前缓缓转动了起来,展示出令人窒息的巨大美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526lcg2rz&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目前,画廊里已经有了超过1000副作品。有些作者会在附注里详细写上自己的灵感,或者是创作过程中使用了这样那样的技术,比如下面这幅作品,就描绘了遥远未来的一天:

“一百万年后,木星从欧罗巴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巨大的潮汐力让欧罗巴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水蒸气从海洋飘向天空,形成了浓厚的大气层,纯净而闪着微光。”

▲ Clouds of Europa, Norm S. © PUBLIC DOMAIN

大多数则只有简单的一两个字,甚至根本懒得写。比如那幅巨型喵星人的作品就只有《太空猫咪》这四个字的标题,让人怀疑作者在是不是受到了自家主子的威逼利诱,万般无奈之下PS出这么一幅不知道承载了多少复杂感情的作品。这就像是你走进一家当代艺术画廊,看见墙上满满挂着风格迥异的《无题》,只能猜测艺术家究竟想通过这些看似无意义的线条,表达他们关于自身和这个世界怎样的思考。

▲ Jupiter Generation,  Wintje © PUBLIC DOMAIN

▲ Minimalist, MDK2 © PUBLIC DOMAIN

▲ Nederkunst from Gilze Rijen, Wintje © PUBLIC DOMAIN

虽然朱诺相机团队说,没想到网友们会玩得这么high,但这句话其实没啥说服力,整个朱诺计划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大型科学游戏。

去年年底,朱诺号以4300千米的距离第三次飞掠木星上空的云层。当探测器上的其他科学仪器忙着收集关于木星磁场和内部结构的数据时,JunoCam却像个搭着便车的观光客,咔嚓咔嚓地拍着神秘的巨型漩涡和一些诡异的暗色斑块。

——这可是网站上得票率最高,大家最想看到的东西。

▲ NASA/Tumblr

在NASA近些年的大项目中,朱诺计划可以说是公众参与度最高的。探测器以53天为一个周期绕着木星飞行,在飞过近木星点(PeriJove)时,就会拍摄下尽可能多的照片。但任何相机都存在内存的限制,JunoCam也不例外,在大约2小时的短暂会面中,究竟要拍哪些地方呢?

于是,NASA打算把决定权交给所有人。在计划启动后不久,NASA就上线了一个互动平台,每当朱诺号快要接近近木星点时,就把飞掠的详细信息发布到平台上,比如最近有什么特殊的行星活动,这次飞掠打算达到什么目标等。然后请网友们在6天内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让JunoCam多拍几张热门景点的风景照。

“其实,我们一开始只是想做成一个类似水族馆的东西,把所有收集到的图像都发到网上给大家看。”JunoCam团队的主管Candice Hansen想了想后接着说,“不过,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比光是看要有趣多了。

▲ Jovian Antarctica, Amelia Carolina Sparavigna © PUBLIC DOMAIN

▲ Jupiter Red Monet, dbe4876 © PUBLIC DOMAIN

第一次近距离掠过木星时,朱诺号在大气层中,看到了一个多世纪前被梵高凝固在画布上的星空;上月底,朱诺号带着我们一头扎向木星上永不停歇的风暴。在不同的宇宙中穿梭的旅行者,沿着各自的时间线探寻宇宙的真相。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条时间线上,虽然还未开始迈向星海的浩瀚之旅,但朱诺号唤起了普通人心中关于遥远世界的浪漫想象,并亲自描绘出它的样子。

总有一天,我们会去到那里。这不正是我们自远古以来就爱上了头顶星空的原因么?

关键词:#天文#   

📝责编:姬少亭

📝作者:Raeka,转码员,《不存在日报》记者,冷僻故事爱好者。期待有一天能在街角遇见蓝盒子,去看看galaxies far far away。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有趣内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